博贺港——镶嵌在中国南部沿海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海洋资源而闻名遐迩。这个港口(港口代码:CNDBX),背靠蜿蜒曲折的海岸线,拥有多座自然形成的优良港口,包括水东港和博贺港等地,共同构成了这片海域的独特风景线。作为广东省内重要的三大渔港之一,博贺港不仅是龙虾、对虾、海参、鲈鱼以及膏蟹的重要产地,更是享誉全国的海蜇和南风螺的生产基地。这里的水质清澈,尤其在龙头山和放鸡岛上,水下可见深度达到惊人的8米多,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与捕捞活动,亲身体验当一天渔民的生活乐趣,并尽情享用新鲜捕获的各种美味海鲜。
博贺港坐落于电白区的博贺小镇,紧邻浩渺无垠的南海,呈现出典型的狭长三角形状态,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度约为0.72公里,总面积达到了18平方公里。凭借其优越的地形和水流条件,它成为了理想的天然避风良港。经过适当的疏浚治理之后,这里能够容纳多达2,800艘大小型船舶安全停泊,提供加油、补水以及其他必要的后勤支持。同时,码头区域的水深超过9米,每年的吞吐能力高达30万吨。便捷的水上航线连接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180海里的距离),同时也靠近325号国家级道路(14公里的距离)。这些因素使得博贺港不仅仅是一个交通枢纽,更成为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战略节点。
追溯历史,博贺港源于电白区专用于盐业的博贺港盐业码头的扩展和完善。如今,这一现代化港口配备了先进的基础设施,包括一座占地1,200平米的联合检查楼,一处1,400平米的储藏空间,一块3,000平米的码头作业区和相应的堆放场地,以及完善的供水系统、装卸设备和其他辅助服务设施。随着口岸运营的正式启动,它的影响力迅速扩大,极大地促进了周边城市如茂名市、阳江市和湛江市的物流行业发展,降低了当地盐场的运输成本,激发了一系列与之关联的运输、仓储和包装等相关产业的活力。
展望未来,博贺港已经开展了多项国家和地方性的航运管理和通关业务,涵盖了各类国内外货运、保税存储等多种功能。据预测,今年的原盐调运总量将达到整个口岸进出口总量的四成之巨。历史上,博贺港自南朝时期便开启了通往海外的航道,并在唐代被指定为官方的外贸监管中心。到了明朝年间,“市舶司”的迁移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华南地区的重要地位。进入现代,博贺港继续发展壮大,在1980年获得了省级政府的支持,成为对港澳货物转运的关键起点;1993年的升级则使其转变为全面的装卸站点,进而形成了融合商业交易和渔业活动的综合港口,同时也是广东省唯一授权的对台贸易窗口。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日益增长的交通运输需求,当地政府部门已经在博贺港建立了专门的口岸管理处和联检办公场所,配置了一流的查验服务机构,例如海关办事处、动植物检疫办事处和海事局代表处。与此同时,还设置了针对台湾同胞的服务点和专门的对台贸易服务中心。在过去几十年间,尽管面临新的竞争挑战,但博贺港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不断优化自身的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近期完成的码头排水系统和污物处理项目,加上即将竣工的供水供油管线网络和新设的联检大楼,都预示着一个更加高效、现代化的博贺港即将到来。所有这些努力都将在今年年底前全面到位,届时将为各方用户提供更为优质高效的一站式服务环境。